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
在山东艺术学院调研时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08年1月11日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省委也提出,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而且作为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开始全面实施文化强省。明天召开全省文化建设会议。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为了更好地进行山东省文化建设,实施好文化强省战略,我们前期做了一些调研。山东艺术学院是山东文化资源集中地的富矿,理所当然到这儿来。时间非常短,但是收获很大,深受启发。艺术学院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学生由几百人发展到近万人的艺术类学校,不仅注重数量,而且注重素质,注重质量,注重办学特色,已经被授予了硕士点,还会有博士点,还有一些重要的学术成果和各方面的成就,我们都已经看到了。我代表省委、省政府表示感谢。
我们这次来主要是学习,不应该发表什么建议和看法,非要讲的话,我谈几点想法。
一是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人才。因为我们是艺术院校,艺术本身带有明确的方向,带有明确的政治意味,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的学校,我们是共产党执政的艺术学校。艺术的创作、生产、传播带有浓厚的政治气息、民族气息及意识形态的内涵,在整个教学管理中要切实改进、完善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始终要坚持的。特别是要把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贯穿于艺术教学的全过程,特别要在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方面贯彻始终。切实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政治上要可靠,品行要高尚,要面向大众,要面向基层。这次全省文化建设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表彰为山东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五位杰出艺术家,授予他们“终身成就奖”,我们学校的于希宁老先生是排在第一位的,非常痛惜的是,在省委研究决定了十天以后,他老人家逝世了。于老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他学习了一生,奉献了一生。他的为人,他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情感都能通过他的作品展示出来,齐鲁儿女、山东人的这种优秀品德也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需要这样的对党和国家,对社会和人民有意义的人才。威海有一个邹树君,戚建波的老师,他是六十年代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那时候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学生非常少。他到了威海,在文化站,长期从事基层的音乐普及工作。到村里去教人家唱歌,他发现了戚建波。戚建波是个农民,在音乐方面什么也不会,但是乐感很好。邹树君就教他培养他辅导他,最后考出来了。他去世了以后,没有自己的一个作品,但是整个威海市区的人们都给他送行。我觉得要形成这样一种导向。现在的艺术人才都向大城市跑,都想成名,都想发大财。现在的价值取向多元化,许多艺术毕业生都成了北漂一族。这个方向问题要从学生时代就跟学生讲,艺术生命来自基层、来自民间,否则他成不了大器,也不会出成绩。所以在整个教学、学科建设、管理工作中,要体现这样一个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不但业务上要好,政治上也要好,要可靠。因为一件艺术作品的影响不是他一个人的,会影响社会。
第二是要抓住机遇,把我们山东艺术学院发展得更好,特色更加鲜明。我觉得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应该抓住机遇,这个机遇就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而且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这就是机遇,这是国家的机遇。我们山东省的机遇就是要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山东不仅是一个经济大省、人口大省,而且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文化资源和其他的物质资源一样,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只有正确转化资源,我们才能成为文化的大省和强省。经济大省毫无疑问,我们经济总量列全国第二位;人口大省也毫无争议,全国也是第二位,9300万。文化大省我们不敢讲。李建国书记在报告中讲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没有说文化大省。这里边就有很多文章可做。山东这次全省文化建设会议后将全面拉开山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序幕,要全面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按照李建国书记在常委会上的讲话,兴起了就不能落下来了,大幕拉开了就不能再关死了,要一浪高过一浪地兴起高潮。这是我们山东的机遇,也恰逢其时。党中央国务院把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建设任务交给了山东。总书记、总理多次批示此事。为什么放在山东?山东的文化底蕴太深厚了,文化资源太丰厚了。山东的齐鲁文化,特别以儒学为代表的齐鲁文化为中华文化的贡献太大了。一个经济大省,一个人口大省,如果再融入文化,成为文化大省的话,有了这种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结合,山东将是无往而不胜的。但是我们这个腿是短的,所以我们把硬实力和软实力融合起来才能发展得更好。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我们山艺的文化艺术的几个中心,刚才讲的,科学研究中心、艺术创新实践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大有可为。这就是机遇啊,机遇抓住了就可以乘势而上,发展得更快更好,如果抓不住这次机遇,不知道啥时才能再赶上。一个城市的发展如此,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此,一个学校的发展也是如此。你看现在,当时扩招的时候我们抓住机遇了,规模就上来了,然后我们在内涵上提升就行了,否则那就麻烦了。学校要有一定的规模,当然不是越大越好。现在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这个机遇怎么抓,我们能抓哪些事情,确实需要我们研究研究,真的有好多事情可以做,我们宣传部全力配合全力支持。
第三,一定要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有所作为。我在山东大学工作过,山大那时候讲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文化艺术有没有生产力转化的问题?我学习十七大精神的体会是,文化艺术更有一个生产力转化的问题。文化艺术是软实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也具有产业的属性。既然它具有产业的属性,就有转化为生产力的任务。文化艺术转化为生产力,要有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文化创新。这方面艺术学院大有优势,培养了这么多人才,出了这么多理论研究成果,实际上就是文化创意成果。但是再向前走一步,我们还是缺乏的。这么多的成果,就像理工科的成果那样,很多是被放在抽屉里的,也有的获完了奖,评完了职称就拉倒了。所以下一步,我们也要研究如何把文化艺术科研成果转化为文化产业生产力的问题。我觉得山艺在这方面要大胆地往前走。清华大学可以搞产业基地,我们艺术学院也可以搞文化产业基地。这方面国外也是这样。我在国外学习的时候,耶鲁大学等都有相当的产业,我们叫开发区,他们叫产业园。而且产业意识的培养从现在就要开始,从教学中就要体现出来。我们传统的艺术教学方式注重业务本身,唱得好、跳得好、画得好、表演得好。但是要把这些“好”转化成生产力好,这个转化是缺人才的,我觉得首先要从意识上来解决,这就是市场意识。除了向政府要资源,我们还要向市场要资源,向社会要资源。我们要培养既懂文化,又懂管理、懂经营的人才。我们的学生除了业务上好,政治上可靠,将来走出去了,市场经营意识上也要有一技之长,老师也要补上这一课,这是市场教给我们的。比如说你院的广播交响乐团,就可以探索走市场化的路子。一开始只是政府补点儿,可以靠政府补点儿,也可以找企业来赞助一下,这个不是长久之计。能不能探索搞成一个演艺公司或演艺股份公司,采取一种更加紧密的方式,和广播电视厅合作,他们作为一个股东,咱们学校作为一个股东,再找一个战略投资者,有市场意识的,采取市场经济的方式来办,成为一个面向市场的法人主体。可以接受赞助,可以通过银行吸收资金,发展大了都可以上市。我这是举个例子,要有这样的思路来经营,那就有无穷的生命力。我们山东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是相对落后的,但今年我们作为一个改革年,要迎头赶上,省直这几个文化艺术单位,能推向市场的坚决推向市场,有的要转成真正的企业。现在有的单位名义上是企业,实际上是事业单位,里边领导机构一大堆,都挤到机关里来,下边搞创作的力量不够,它必须走向市场。这方面,有些省市走向市场、转企改制发展得非常迅速,像江苏、四川。四川的出版、发行集团分开了,出版集团上市了,一下子融资几十亿。我觉得咱们艺术学院是不是探讨一下,在文化产业方面研究研究,选点儿这方面的人才。要用经营的思路就不一样了,要有成本,演一场成本是多少,有多少利润,设备、器材有多少折旧,要按这样的思路进行。广电也是这样。以前是传统型的广电人才。搞了一个《大羽华裳》抽调了你们不少演职员。这个完全可以搞成演艺集团,《大羽华裳》本身就是个演艺集团。从现在开始,文化领域的人,既能务虚,更能玩实的才行。在这方面可以走出一条路,演艺甚至可以搞成综合的,也可以从现有体制入手,也可以从一个文化品牌开始。像河南搞出的《禅宗少林》,就是从一个文化品牌开始,形成一个演艺公司的。广西那个《印象·刘三姐》,是梅帅元搞出来的,你们可以请这些人来讲讲,这样思路会不一样的。梅帅元原来是广西一个地方戏剧团的团长,他设计出了《印象·刘三姐》。按传统的体制报告文化厅,策划怎么好、怎么好,但是需要多少钱。文化厅一看头就大了,不行了,不能干。他团长也不当了,就在市场中,拿着他的创意,找战略投资人,说怎么好,找了几个人,很少的钱,最后贷款搞起来了,一共投了三千来万元,第一年就赚回来了。之后他去河南搞的《禅宗少林》,一下子投了8000万元,这时有很多战略投资公司主动找他投资,8000千多万元三年就挣回来了。搞什么工业项目有这个效益?没这个效益。接着还没搞完他就上了井冈山,当地把个山头给他了,让他搞体验创意,这都是市场化的运作。可以请文化产业的经营人才来校园讲讲,使我们的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因为人们的文化需求,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需求、基本的文化需求,随着市场的进程,人们的文化需求是多元化的,是分层次的。这种分层次的需求的满足,不仅靠公益文化,也靠文化产业。
我想今天借这个机会谈谈这些不成熟的想法,目的是我们共同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使学院办得更加有特色,更加有水平,为山东文化的振兴与发展、跨越提供更多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今后我们全省文化工作当中,还需要我们艺术学院更多的支持和参与。今年活动就不少,文化产业博览会,今年文化产业博览会和济宁合在一起,和孔子文化节搞在一起。咱们的博览会也要有特色,那就是儒学文化,世界儒学大会,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把艺术学院的活动纳入到里边来,场地问题、资金问题、协调问题,这些就都容易解决的。包括于希宁先生纪念馆,还有梅园,把它建好。我到丹麦,有一个纪念音乐家的小广场,大家可以散步,学生可以散步,有一个抽象的头像雕塑,还有一个看不出来是什么东西,但是一刮风就吹出曲子来,用风就吹出一个曲子来,很有创意。我觉得梅园要设计得更有艺术特质,做得更好一点,需要什么支持帮助你们可以提出来。包括学院其他方面的事情,都可以提出来,全力支持。
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