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山艺宣传部"理论视窗"!


理论创新更新列表


针对高校工作特点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来源: 上传时间:2007-08-07 11:27  访问量: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高等院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认真研究当前高等院校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分析产生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对保证高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出现的新特点
  1、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经济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随着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财政收支资金急剧增长,有的学校的年收支资金达二三十亿元,少的也有几亿元。同时,经济活动项目增多,基建、采购、维修、接待等等不下几十项。在资金总量增大,经济往来项目增多的情况下,经济犯罪现象不断发生,据统计分析,经济犯罪现象有三个趋势,一是犯罪案件数量增多。高校的经济犯罪占社会经济犯罪的比例相当大,2005年1月至10月高校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立案20件,单是涉及基建招标投标及后勤维修工程领域的就占39%;二是违法金额增大。有的犯罪金额达到几十万、上百万元之多;三是犯罪人职务高。除了科处级干部外,涉及校级级别的人数明显增多,甚至党政正职违法犯罪的也为数不少。
  2、事权扩大的同时,权力上的寻租现象增多。高校事业的扩大和办学自主权的增加,使工作事务越来越多。人事任免、职称评聘、人员录用、招生考试、招标投标等等工作都有权自主决定。在这些工作的运作当中,权力寻租现象不断出现。以权谋私者有之,利用人事权、审批权谋取私利,捞取好处;滥用职权者有之,办事不公,搞任人唯亲,搞拉帮结派,搞“一言堂”等;失职渎职者有之,有的工作不负责任,决策不科学,造成重大政治经济损失,有的出具假证明、假文凭,有的违规搞经济担保,有的用公款炒股等等。
  3、存量资产增多的同时,浪费、腐化问题日益严重。现在的大学资产少则十几亿,多则几十亿,有的资产更多,因此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浪费现象严重,跑、冒、滴、漏问题随处可见,长流水,长明灯,年年栽树不见树,年年种草不见绿。二是奢华问题也较严重,花钱大手大脚,有的搞豪华建筑;有的购置高档办公用品和高档娱乐设施;有的公费大吃大喝,公款旅游娱乐;有的搞形象工程,沽名钓誉。高校的大量资金,甚至是贷款资金被浪费掉、损失掉。三是资产流失严重,有的车辆、房屋、土地、设备被私人无偿占用,甚至化公为私。
  4、政治环境宽松的同时,思想上政治上的价值取向出现了某些偏差。改革开放以来,政治民主的春风吹进了校园,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知识分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有些人产生了思想理论上的偏差和政治信仰的淡薄。有的学校政治意识不强,长期不抓思想政治工作,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不力;有的人公开散布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有的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做出了违犯法律法规和公民道德的行为等。从最近省委高校工委对高校思想状况的调查情况看,在高校教职工中思想上、政治上、道德上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5、学术环境自由的同时,学术腐败现象增多。在“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无禁锢的学术环境中,广大教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投身于教学科研中,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出现,高层次人才不断产生,可以说,大学正处在科学的春天里。但是,学术上不和谐、不高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少数人丧失职业道德,不择手段地搞学术腐败,如常见于报端的某大学名教授剽窃他人成果,某某专家抄袭别人的文章等等。也有的人追名逐利,为了晋升职称或提拔职务,采取不正当手段搞假成果、假证书、假学历等等。还有的浮躁心理严重,不是去潜心做学问、搞研究,而是走捷径骗取荣誉,书没有读,却有了高学位;课没有教,却成了教授等等。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危害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力度不够。在某些高校中思想政治工作、宗旨教育、廉政教育、法制教育、党风党纪教育等还没有摆上重要位置,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教育体系;在开展的一些学习教育活动中空洞说教多,有针对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教育少,现身说法教育少,教育活动形式单调,因而教育效果差;有的人对开展廉政教育、对反腐败工作有误解,认为搞这些活动干扰学校发展,影响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因而对学习教育活动不重视,甚至有抵触情绪;有的人不注意学习提高,不加强思想修养,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低,有的人法纪意识淡薄,不学法,不懂法,对罪与非罪,对违纪与违法的界限尚不清楚,缺乏抵御腐朽思想侵蚀和反对腐败的内在意识和防范能力。
  2、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度不健全,应有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建设滞后,应该有的制度没有,应该建的制度没建,工作无章可循,制度上有盲区;还有的一些制度已经过时,老掉了牙,根本不起作用。二是执行制度不力。有的在工作中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相当突出,公开违规决策重大事项;有的对执行制度好的不表扬,对不好的不批评,纪律制度形同虚设。这样一来就为违法违纪者留下了可钻的空子,使腐败现象有了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少数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权力失控、行为失范。有的理想、信念淡薄,不能很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缺乏信仰,思想滑坡落后,个别人思想上还有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还有的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名利观,经不起金钱、美色的诱惑,见钱眼开,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触犯了法律,成了罪人。
  4、对廉洁问题认识上有误区。从违法违纪案例来看,高校中的某些人对腐败现象的认识上有误区,有的认为我们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不是领导干部,就不会犯腐败的错误,反腐败、打击职务犯罪是搞不到自己头上的。结果有的借招生考试、有的借物资采购之机、利用职务之便、工作之便,拿了不该拿的钱,收了不该收的礼,稀里糊涂地违了纪,犯了法。还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学术腐败不以为然,追名逐利不择手段,不是去认真做学问,而是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最终上了被告席。
  5、管理理念和体制上的落后。高校在对某些事务的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就事论事的管理做法比较多,缺乏“经营管理”的新理念。比如在办学成本的管理上,降低教育成本,实行成本核算,严格财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理念没能真正树立起来,有的学校采取的仍是粗放管理、经验管理的模式,因此容易产生经济上的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心中无数。另外,目前高校的这种公办体制,导致了产权的归属不清,说起来是国有,实际上产权人缺位,随之而来至少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资产的保值增值谁负责,少了怎么办?另一方面,既然学校是公有的,它便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所以,产权不清、体制不顺,带来的后果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损失。
  6、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随着高校融入社会程度的加深,社会上的某些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对高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发生的一些案例中可以看到,社会上有的问题,高校中也开始出现。有的人认为社会上那么多人搞不正之风,我们不搞白不搞,不搞是傻子,不搞心理不平衡;有的认为,我们收受的钱物与社会上某些人几百万、几千万的受贿相比是小巫见大巫,是小打小闹,没必要大惊小怪,不值得兴师动众地查处。另外,高校中的某些违法违纪案件有直接的社会原因。比如,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活动,有时就直接受外界的干扰或干预,高校不敢得罪,也无力抗争,只好不得已而为之。
高校中违法违纪现象与社会上的腐败现象相比较,尽管人数少、数额小、程度轻,但由于是在特殊环境中发生的问题,因此,危害性不可低估。一是玷污了高校这一神圣殿堂。高校是研究学问、探求真理的地方,历来被尊称为“绿地”、“净土”,如果校园内充斥着铜臭、虚伪、浮躁,这样的学校就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二是污染了学生的精神。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如果学生耳濡目染的是腐败、腐朽没落的东西,学校不可能培养出知识丰富、品德高尚、操行端正的合格大学生,这将是对民族、国家未来的极大危害。三是阻碍了学校发展。实践证明,学校每产生一起违法违纪案件,都会在师生中引起长时间的思想波动,给学校的工作造成被动,带来干扰,给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造成冲击,影响学校的正常秩序和科学发展,影响校园的和谐稳定。四是影响了社会和谐。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明、真理、正义的发源地,学校出了问题,是社会发展中的最不和谐音符,对社会的进步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三、做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几项措施
  针对高校腐败现象产生的特点、原因及发展趋势,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思想上高度重视。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把它摆在重要位置来抓。首先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反腐败的重要性。腐败影响到学校发展大局,败坏党的形象,因此反腐败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必须做好的事情。同时,反腐败也是对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决不可掉以轻心。其次要充分认识反腐败的必要性。腐败问题除了其巨大的危害性之外,还有其反复性、长期性的特点,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克服厌战、麻痹、侥幸心理,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三是正确处理发展与廉政的关系。高校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布局上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廉政,使二者互相促进,使反腐败工作为学校的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2、全面落实《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纲要》(简称《实施纲要》),明确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措施方法,必须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按照《实施纲要》的要求,结合高校的反腐败实际,必须做到四点。一是加强教育。通过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筑牢反对腐败的思想防线,提高抵御腐败侵蚀的能力。要重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理论教育、道德法制教育。教育活动要贴近教职工思想实际,要有针对性、说服力,要形式多样,要注重实际效果。二是健全制度。制度具有根本性、科学性、稳定性,坚持制度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和有效措施。把制度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做,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的要建立好、完善好,不留死角,不给腐败行为以可钻的空子。同时,更重要的是执行制度,必须把落实执行制度贯彻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使反腐倡廉工作规范化、法制化。三是强化监督。要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必须强化监督工作。监督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就监督到哪里。四是严肃查处。实践证明,反腐败工作只防不打就会防不胜防,因此,违法违纪案件要严肃查处,对腐败分子必须严厉惩治,惩处不仅是对腐败现象的震慑,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和警示,是反腐败工作的有效途径,必须用好。
  3、坚持从严治校的方针。学校要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严格的制度、严格的管理。一要做到从严治党。学校的发展关键在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担负着重要的领导职责,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和骨干。在学校的一切工作中,必须要求党组织发挥好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必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永葆先进性,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议,自觉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二要做到从严治教。要严格教师队伍的管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强、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三要做到依法管理学校事务。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做到依法从政,人人学法、懂法、守法;要严格遵守党纪政纪,严明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廉政纪律;要做到照章办事,自觉执行制度,不变通、不走样。
  4、为高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离不开有关部门的支持。一要为高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关部门要做到简政放权,使高校按照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自主决策,自我发展,尤其不要在工程招标、项目审批、资金划拨、招生录取等方面进行干预或干扰。二要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使国有资产既能保值增值,又能消除腐败产生的土壤。三要健全完善对高校的考核测评体系,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考核内容,保证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办成人民满意的大学。
 
 


             

上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深化综合类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下一条:谈中外文化产业的崛起

版权所有:山东艺术学院院报编辑部 制作:abao 更新:陈秀芹

联系电话:0531—86522216  电子邮件:xcb@sdca.edu.cn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91号山东艺术学院  邮编:250014